VSTS 能夾帶附檔的Send Mail套件
在前面的[自動化建立Database版本差異化Script]提到,我們可以透過SQL Compare方式去產生這次要佈署的SQL檔案,不過,在實務上來說,會習慣把產出檔案直接寄送給相關人員去佈署。又或是如果今天是撰寫元件的團隊,要把改版或是修正版的dll傳送給人員做更新。現在可以當你自動Buil & Release後直接寄送檔案給指定人員 安裝Send Mail套件 首先到VSTS的Ma
在前面的[自動化建立Database版本差異化Script]提到,我們可以透過SQL Compare方式去產生這次要佈署的SQL檔案,不過,在實務上來說,會習慣把產出檔案直接寄送給相關人員去佈署。又或是如果今天是撰寫元件的團隊,要把改版或是修正版的dll傳送給人員做更新。現在可以當你自動Buil & Release後直接寄送檔案給指定人員 安裝Send Mail套件 首先到VSTS的Ma
Microsoft Teams其實是跟Office 365人員的功能榜的相當緊密,所以,當你在Teams建立一個小組時候,同時,會在Office 365的人員建立起群組 Teams是直接和O365同步的唷 如果在群組中下建立自己Channel則就不會再Office 365中的群組有甚麼變化,不過,有一個地方卻是不同,就是在檔案中會區分各個Channel的資料夾出來 這樣代表甚麼涵義呢?,也就是
在SQL 2014之後,有了Memory Table這功能後,在處理大量資料上的效能相對於以往加快不少,不過,在使用這項功能前必須先建立好該資料庫的Memory Optimize檔案群組,這個在預設是不會產生的,每次都會忘記要先做這一個步驟,導致建立Memory Table都會發生錯誤 記憶體最佳化檔案群組被建立後,會有幾點限制,須事前要先注意 無法進行刪除動作,除非是卸載該資料庫,才能讓它被
在VSTS提供三種預設樣板,分別為Agile、CMMI和Scrum,這三種比較屬於標準型的流程,但是,在許多實務上並非這三種內所包含的欄位或是要觀看的指標是符合現狀,如果,覺得這預設值表可以符合現狀,其實也滿怪的,以Scrum為例,雖然,Scrum有提到一些所謂的”標準”流程或是方式,但是,如果只是一昧認為開發流程要去符合上面Scrum所定義的才算是Scrum,感覺就是倒果為因,反倒是因該讓兩者
在先前談到使用Application Insights時候,大都是講Backend如何去加入Application Insights功能,不過,現在很多架構上,Backend被用於Web API,操作介面則大部分是以FrontEnd技術為主,這樣就無法使用到Application Insights功能?其實不然,使用前端技術時,同時也可以享用Applciation Insights,且使用起來還
因開發Xamarin關係,每次在Build iOS App時,必須透過MAC OS才有辦法達成,如果,平常在辦公室或許還可以透過Remote到MAC電腦,但是,就行動開發者來說,怎可能隨身再攜帶一台電腦?所以,就想辦法在Windows環境中安裝MAC OS,這樣就可以不需要Remote到MAC電腦中,雖然,這樣解決了Build App的困境以及產iOS模擬器的問題,但是,衍伸另一個問題就是,今天
用了一陣子Microsoft Teams後,把手邊之前跟Slakc整合的服務,陸續轉移到Teams,因為,Teams目前還在Preview版本,所以,建議使用的人務必將Teams的語系改成英文版,不然會出現一些莫名的問題,例如:建立Meeting時間會永遠出現前後時間錯誤或是無法設定問題 目前比較完整的功能只有在PC版,手機版本雖然可以跨三個平台使用,不過,功能跟PC版本就差異很大,手機版本現有
在Office 365提供了webhooks的功能,讓外部系統可以與Office 365進行溝通,因此,只要能開發相容或是本身有相容webhooks定義,就可以讓外部系統把訊息傳遞到Office 365,因此,了解Office 365 webhook可接受的傳遞的格式就很重要。由於本身webhooks是透過Http協定,所以,在哪一種平台上去開發,就部會是障礙,而格式內容是使用json方式,這樣
做單一系統資料庫專案,透過SQL Project方式開發,基本上並無太大問題,但是,如果在企業內部時候,會遇到一個實務上問題是,當要把某一個系統的資料庫轉換變成SQL Project時候,裡面如果Script有參照到其他資料庫,或是你在A資料庫下寫View或是Store Procedure時必須參照到同一台Server不同DB抓資料(如果是Link Server可以參考這解決[點我],這時候在A
一般開發系統人員常常遇到當自己系統跑一段時間後,就會被使用者抱怨說系統怎越跑越慢,當然,系統越跑越慢的因素很多,其中一項就是Table該要有的Index卻沒有建立,在系統初期設計上,不是很容易訂定有效的,不過,當系統越來越大時候,透過SQL Server的統計資訊分析後,去找出較為精準的Index反而會簡單一點,且Index不是建立越多越好,不好的Index反而會讓系統效能變低。 因此,在有一次
西雅圖幾個知名的景點,想必大家都一定去過或是聽過像是星巴克創始店,ww,太空塔…等,這都是在西雅圖Downtown內的知名觀光景點,不在Downtown內的景點也有不少,不過,這次介紹是一般比較少人去的一個小鎮Fremont Troll,這小鎮是位於Downtown的北邊。趁著出差時候,想說西雅圖著名景點大致上都有去過,所以,來去一個一般觀光客比較少會去的景點。 到Fremont Troll交通
在這篇[Azure Application Insights發Alert訊息到Slack]中,建立了一個Azure Logic App發送訊息,當時是在Azure Portal上進行開發與設計,雖然操作上有點不順,但也給我建立完成。不過,當發現我這個Flow要越長越大時候,在Azure Portal進行設計還真不是一個好點子,一來網頁設計上延遲感還蠻嚴重,二來有時候沒有辦法一次開發完畢,也不能(
微軟剛發表一個類似Slack的團隊協同溝通工具叫做Microsoft Teams,這工具直覺上就是Slack翻版,不過,在整合性上與自家產品的整合性就非常高,幾乎只要是微軟的產品都可以在這裡面使用。一開始以為是在網站上可以登入,沒想到卻是一個APP,所以,要開始使用前必須先下載此APP 安裝Microsoft Teams App 下載Microsoft Teams網址如下:https://tea
我們可以透過Application Insights SDK與自己系統進行整合,然後將資料送上雲端,不過,要看資料時候,還要登入Azure Portal查看話,似乎又有一點點麻煩,不過,現在可以直接在Visual Studio去查看你在Azure Application Insights內的資料記錄,且不只是看資料列表,還可以針對資料點進行互動性的分析 Application Insights
Application Insights功能多好用,之前已經有提過,不過,在Application Insights前,大部分開發者都會用NLog來做Log蒐集器,如果,要大家改用Application Insights話,難不成之前有寫Log的地方,都要改用TelemetryClient.TrackEvent方式改寫嗎?這樣似乎會讓系統改到天荒地暗,企業內部的系統又多的跟山一樣,要一一改進似乎
早期都用Sublime來寫Compass或是SCSS,畢竟透過這類工具寫這種CSS有很多套件且又可以自動幫我編譯成CSS,用起來還滿順手,不過,隨著Visual Studio Code越來越強大,且套件可安裝也越來多,重點還可以是中文的 要開始寫SCSS前,記得必須安裝SCSS相關套件,基本上在Visual Studio Code的Marketplace上可以找到很多,再來就必須在你電腦上安裝好
Azure Application Insights是對於要監控系統效能或是追蹤Application跟行動App使用率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服務,追蹤使用率是企業內部IT部門很常做的一件事情,主要還是希望在有限資源下去開發有迫切需求的系統,而不是做隔靴搔癢的動作虛,畢竟,內部IT開發也還是有成本的,透過使用Application Insights則無論系統是在企業內部還是在雲端都可以快速監控。 早期
Application Insights是Azure監控我們開發的系統一個很好的服務之一,主要可以讓我們省去很多工,就可以抓取到系統運作資訊和問題點。通常,我們能到Azure Portal查看Application Insights紀錄的資訊,不過,Azure上面資訊統計或是分析方式,畢竟還是微軟官方提供的,如果想要客製化來分析資料,就必須把資料抓回來,自己針對資料做相關性分析,現在可以透過Az
有幸讓雲科大的PIE立坊電子報專訪,提出我對於在校生學習上有什麼該注意地方的看法,雖然,自己也不是什麼人資大師,但就,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提出一些我認為在校生可以再多注意的地方,而這些地方也是當時自己在學時期所不足,下面為完整內文: 在校生應該培養什麼樣的能力在進入職場後才有優勢 學校傳授給我們的知識與技能,僅是讓我們進入職場的入門磚,要在職場上更具有優勢,我覺得必須先培養自己有這五種能力,『自
以下是在2016 Azure bootcamp所講的投影片,歡迎大家互相交流唷 2016 Azurebootcamp 中國Azure 使用經驗 from Edward Kuo